【中國數字視聽網訊】鼠標一點,學生不論在校在家,用“電子書包”就可通過網絡隨時向老師遞交作業,相當于身邊有了多學科的“老師”。這種信息化教學手段,眼下正滲透到煙臺市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
課堂上,學生人手一臺Pad,通過內部網絡無線傳輸,與老師進行即時問答互動,師生同步共享課程內容,整個課堂充滿趣味……去年秋季開學后“電子書包”Pad教學開始引進小學生課堂,并在芝罘區4所小學進行試點。據了解,目前煙臺市微機生機比達到10:1,教師基本實現了“人手一機”。預計到2015年,全市基本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班班通”,實現學生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
全市微機生機比達到10:1課堂教學多元化
牟平區率先開展了遠程網絡視頻教研活動,通過雙向互動,一線教師和教研員實現了“零距離”的對話。通過遠程網絡視頻,全市教師可同時觀看、點評現場示范課,破解教學中的困惑,交流教學中的收獲,這種教研方式突破了時空的制約,在學校、老師中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信息化環境下的教育更加充分滿足了學生和教師多樣化、個性化需要,讓課堂教學逐漸呈現出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同時,通過高效課堂建設、優質課評選等手段,提高了教師的使用率,實現了教師從不愿、不敢用到愿意用、離不開的轉變,教學效果明顯提高。教育信息化建立了遠程教育直播系統和研訓平臺,實現了優秀教育節目、學科培訓的直播與點播,促進了區域研訓方式的變革。目前,煙臺市已經建成能夠體現煙臺教育特色的市縣兩級教育資源庫,基本涵蓋了所有學科的教學內容。煙臺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本著規范性、可持續性、適用性、開放性、前瞻性原則,自主開發制作了適合煙臺市五四制教材的教學資源網。由各縣市區儀器站選擇優秀教師拍攝的教學課例,不但為教師授課提供了范例,也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平臺。
“電子書包”引入課堂“數字化教學”為學生減負
“芝罘陽光教育社區”和“智慧網絡教研系統”是芝罘區重點推進的兩大特色工程。目前“校際微教研”、“仿真教研室”、“陽光課堂”已經完成,將通過這兩個平臺,逐步實現教育校內開放、區域開放和社會開放,并啟動了教師空間、班級空間、陽光課堂的對外開放試點,進一步探索優質教育資源的廣泛共享和教育均衡發展的新模式。芝罘區開發涵蓋全部學科、所有年級的優質數字化區域性教育資源,創建資料類、理論類、課堂實錄類、特色類、研究類五大“資源超市”,為教師的課堂教學、個人研修等提供資源保障,促使教師將教育技術有效整合到學科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教學課程覆蓋率達到75%以上。“生成性課堂”教學模式、“基于移動終端”智慧課堂教學模式,基于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與網絡多媒體技術及移動終端設備有機結合的教學模式,在不斷探索推進中使課堂教學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明年全市基本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班班通”
煙臺市的教育信息化建設水平一直處于全省領先,在全國也處于先進行列。目前,除個別學校因建設問題外,98.3%的班級配備了“班班通”,信息化基礎條件建設逐步完善,以市為單位建立了煙臺教育城域網,各縣市區和所有學校都通過各種方式接入教育城域網,實現市縣校三級網絡高速互聯互通。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實現了初步融合,已經成為教學的必備手段。據了解,到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基本實現師生人人擁有一個實名的網絡學習空間和環境,把技術和教育融合到每個教師和學生的日常教學和學習活動中。繼續開發和引進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學習工具和數字化課程,推進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常態化應用,重點做好遠程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建設,到2015年基本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班班通”,逐步建成數字校園。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
